13

2024-05

【胡杨网】这项研发牛了! “极端菌糖酶”助力新疆盐碱地焕发生机

资料来源: 作者: 浏览量:

如何让受盐碱退化威胁的耕地持续焕发生机?如何将茫茫荒芜的盐碱滩变成生机盎然的万亩良田和硕果累累的粮仓?这是世界科学家和农业科研工作者加快攻关的科技难题。近日,由南京工业大学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共同研发的科技成果——“极端菌糖酶资源挖掘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5月9日,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盐湖边,新疆农业科学院——南京工业大学 特殊环境微生物联合研发中心(简称:研发中心)的主要团队成员,冒着酷热来此继续进行采样工作。

研发中心团队成员在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盐湖开展采样工作。

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的盐湖,被称之为“中国死海”,盐碱化程度严重,盐湖的滩涂边,满眼都是泛着白色的盐碱结晶和倔强生长的野草。然而,研发中心的团队成员们却如获至宝的小心翼翼地在此采集着水样和土样。南京工业大学陈耀博士研究生拿着采集的样品神秘地说:“这里面可全是宝贝啊!它们就是我们用于研发的‘极端菌糖酶复配生物有机肥’的秘密武器!”

南京工业大学江凌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员在盐湖边采集水样。

南京工业大学江凌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员在盐湖边采集土样。

据南京工业大学教授江凌介绍,新疆生态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自上世纪末以来,南京工业大学就与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长期开展极端微生物资源的挖掘和利用,2017年双方成立了新疆农业科学院——南京工业大学 特殊环境微生物联合研发中心,双方持续加强合作,多次深入新疆的干旱辐射区、盐碱区等开展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的调查,收集了超过4000份环境样品,创建极端耐盐促生菌种库,挖掘获得一批耐盐基因元件和优异性能的功能酶,建立了耐盐土壤酶资源库。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研发,研制出适合盐碱地改良修复的极端菌糖酶复配生物有机肥。

江凌教授与朱静研究员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盐湖边采集土样。

据了解,该研发的生物有机肥先后在新疆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奇台县、新源县、莎车县、石河子市等盐碱地进行了盐碱土壤修复,施灌于如棉花、小麦、玉米、沙棘、甘草等,通过为期3-5年的推广应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土壤肥力指标得到有效提升,棉花、小麦、玉米、沙棘、甘草等作物产量提升10-30%,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应,为广阔贫瘠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典型示范。

江凌教授带领团队在新疆的盐碱地中开展玉米种植考察。

新疆农业科学院极端(特色)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团队首席朱静研究员介绍道,新疆地区的农耕史,就是一部治理盐渍化的历史,新疆约三分之一耕地存在不同程度的盐碱化。过去,新疆常以“大灌大排”稀释土壤中盐碱的方式去盐压碱,需要水资源高强度开发。近年来,新疆受水资源约束,“大灌大排”方式不可持续。团队聚焦新疆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长年与南京工业大学合作,并通过“天池英才”项目柔性引进了“国家优青”江凌教授,团队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共同研发的极端菌糖酶复配生物有机肥先后推广示范20余万亩,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双方共同申报的 “极端菌糖酶资源挖掘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科技成果通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专家鉴定(中轻联科鉴字[2023]第81号),获得2023年度中国轻工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团队获得的科技进步奖证书。

江凌教授表示,南京工业大学一直有着学生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这次陈耀博士研究生带领的创新创业团队,充分发挥研发中心联合攻关作用,利用自主研发的极端菌糖酶三联复配生物有机肥,助力新疆盐碱地治理,不仅是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是科研团队实力的有力展示。在他看来,创新成果不仅展现了团队出色的科技研发能力,还充分体现了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办学理念,将激发更多的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情。

新疆奇台县盐碱地应用复配生物有机肥种植棉花长势喜人。

展望未来,创业团队将继续与研发中心合作创新创业,加大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不断探索更多适合盐碱地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科技创新的伟大事业中来,共同为我国盐碱化耕地改良和加快盐碱后备土地利用做出更大的贡献,持续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科技活力。

创新创业团队主要成员在微生物应用研究所合影留念。

上一条:【石榴云/新疆日报】新疆农业专家气象专家棉田里研究防灾减灾

下一条:【新华网】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