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2023-08

【乌鲁木齐晚报】博物志·芳名 认识新疆野生菌

资料来源: 作者: 浏览量: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江斌伟

挎着“百宝箱”,在深山密林穿行,寻找“脚上穿靴子”的蘑菇、“森林里的小勺子”蘑菇、浅漏斗形又如铜绿晕染过的红菇、闻起来具有淡淡水果香味的血红菇、偶遇散落组合的蘑菇圈……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站长贾培松正在展示在南山采集的野生蘑菇。记者江斌伟摄

这是记者8月19日跟着新疆菌类专家进入乌鲁木齐县南山一带山林采蘑菇的场景,通过所见所闻,带您认识新疆野生菌。

进山采蘑菇并非易事

“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这首《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脍炙人口,意境美好。然而,跟着新疆菌类专家进山采蘑菇,并非易事。

当天十点左右,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站长贾培松驱车来到采集点附近。

他对这片山林十分熟悉,手提一个白色“百宝箱”,径直穿过一条溪流,进入崎岖山路,一路向着密林深处前行。此时,露水正浓,不一会儿,他的鞋子和裤腿就被打湿。前行过程还要不断扒开松枝,以防坚硬的枝条划破脸。

大约向前走了50分钟,贾培松在一处腐败的松叶丛中发现了一个白色小蘑菇。细细的白色伞柄上,顶着白色伞盖,如一个亭亭玉立的仙子。

贾培松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清理着蘑菇周边杂物,让其整体形态特征呈现。

根据经验,他初步判断属于丝盖伞类,但具体种类还需后期专业技术鉴定。由于是当天采集到的第一个蘑菇,他将其命名为“野生菇1号”。

这时,贾培松打开随身携带的“百宝箱”。里面放着一架相机、一个三脚架、一把工具刀、一个镊子、一把比例尺和一个遮阳伞,还有几十个具有透气性的采集袋。他迅速架好相机,对着蘑菇拍照、测量长度、仔细包裹、登记编号,完成一个蘑菇样本采集,前后用去十余分钟。

“土里的菌丝过一阵子或者明后年还能生长,不能破坏。”贾培松将带着菌丝的土原样填埋,又向前行。

蘑菇脚上穿靴子

在密林穿行,很快有了新收获。这次,贾培松遇到的是“脚上穿靴子”的神秘蘑菇——隐花青鹅膏。

 

“脚上穿靴子”的神秘蘑菇——隐花青鹅膏。伞柄根部长着一圈白色菌托,浅杯状环绕着,像是套了个“靴子”,易碎,易脱落,不敢用手触碰。记者江斌伟摄

深褐发灰的伞盖,直径约5厘米,上面分布着一个鳞片状斑纹,菌肉白色。最奇特的是伞柄根部长着一圈白色菌托,浅杯状环绕着,像是套了个“靴子”,易碎,易脱落,不敢用手触碰。

“这种带托的蘑菇新疆很少见。我在新疆采集多年,也是第一次见到。”扒开树叶,贾培松脸上露出喜色,慢慢用工具挖出两个蘑菇,好生收藏。

接着发现的一株铜绿红菇也比较特别。它掩映在草叶中,露出一个黄绿色小伞尖,寻常人根本发现不了它的踪迹。野外蘑菇之所以很多不显眼,主要是湿度和营养未跟上。

贾培松边采集边说,“它的菌柄刚发生时是实心的,成熟后则为空心。”

这株铜绿红菇菌盖直径4.5厘米,圆柱形伞面呈扁半球形,中央凹至浅漏斗形,为暗铜绿色,中央颜色较深,至边缘颜色渐浅,摸起来有点湿黏,菌褶较密。

接着,贾培松陆续采集了血红菇、柠黄红菇、四川红菇和小白红菇等。

森林里的小勺子

细心点,你会发现,野生蘑菇会散发独特气味。

 

血红菇。闻起来具有淡淡水果香味。记者江斌伟摄

血红菇,闻起来有淡淡水果香味,玫瑰红色的伞面挂着露水,格外靓丽。 柠黄红菇,也称为黄白红菇,具有辛辣气味,伞面为蜜黄色,更显娇艳,味道微辣。

四川红菇近球形、半球形至钟形,菌肉白色,不辣。

小白红菇扁平,中部稍下凹,白色无毛,表皮黏而易撕开,味清淡。

贾培松说,红菇在天山山脉很常见,菌柄和菌褶多为白色、乳白色和乳黄色,伞面颜色各异,有红色、紫红色、白色、绿色、深绿色等。

 

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综合试验站站长贾培松在南山采集的野生蘑菇——黄地勺菌(右)。记者江斌伟摄

说话间,遇到一个蘑菇圈。只见黄艳艳的、三两个小小的蘑菇拥簇在一起。尽管都是小小的一撮撮,散落在绿色草丛中,依然格外艳丽显眼,原来是黄地勺菌。

细观之,伞面是匙形至近扇形,如一把小勺子,黄地勺菌由此得名,也有人将其称之为“森林里的小勺子”。

“第一次在南山遇到勺菌,它们属于子囊菌类,竟然还形成蘑菇圈,令人惊喜。不过,黄色菌类多数有毒,不能食用。”贾培松解释,蘑菇孢子(种子)会向周围散射,在温度湿度等合适条件下,能长成一簇簇或一片片,最终形成蘑菇圈。

新疆野生菌资源丰富

渐渐地,“百宝箱”里面装进十余种蘑菇,箱子渐满,手表时针指向15时33分,贾培松满意而归。

那么,新疆有哪些野生菌资源?何时何地采集蘑菇更合适呢?

新疆深居内陆,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拥有三山夹两盆,湿地、草原、戈壁、沙漠各种独特的地理类型,拥有丰富且独特的野生菌资源,每年4月至10月,各类食药用菌争相发生,如沙漠中的钉灰孢,戈壁上的阿魏菇,芦苇滩上的“苇菇”,山林中的红菇、丝膜菌、牛肝菌、小菇、蜜环菌等等,数不胜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发现食药用菌资源2000余种,新疆共发现食药用菌资源703种,占全国35%左右。其中,极具开发价值的特色野生菌包括白灵菇、阿魏菇、中华美味蘑菇、大肥菇、稠李蘑菇、蒙古口蘑、毛柄钉灰包、黄伞、巴楚蘑菇、羊肚菌等。

新疆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吸引着研究人员的关注。前不久,由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办,新疆综合试验站承办的“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野生菌资源采集与保护利用培训班”在乌鲁木齐举办,与会专家特意前往南山采集野生菌资源,当天发现食药用菌40余种,分属于伞菌类、腹菌类、牛肝菌类、多孔菌类、珊瑚菌类等。

贾培松说,由于新疆野生菌资源丰富,从胡杨林到沙漠,再从深山老林到芦苇滩,都有野生蘑菇的踪迹可循。每年春季到深秋,人们在野外都能采到蘑菇。

如何辨别毒蘑菇

然而,野生蘑菇味道虽鲜美,但食用中毒事件却屡有发生,轻则上吐下泻,重则生命垂危。

在两年前一次野外采集中,贾培松发现了一株从未见过的蘑菇,他掰了一小块蘑菇尝了一口,回到宾馆即发生腹泻。那么,在野外采蘑菇过程中如何辨别毒蘑菇呢?

 

铜绿红菇。其圆柱形伞面呈扁半球形,中央凹至浅漏斗形,为暗铜绿色,中央颜色较深。记者江斌伟摄

他举例,隐花青鹅膏夏秋季散生于针叶林或阔叶林中地上,可食用,但需注意与有毒种类区分;铜绿红菇夏秋季单生或散生于阔叶林,可食用;柠黄红菇夏秋季散生,亦可食用……

贾培松特别提示采野生蘑菇“两金定律”。第一金标准,“头上戴帽、腰间系裙、脚上穿靴”,会有毒,不要吃;第二金标准,不熟知的蘑菇不要吃。

近年来,由于人工滥采滥挖、蘑菇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等原因,多种珍稀食用菌资源面临灭菌危险,贾培松所在团队对分布最广的阿魏菇、钉灰孢等特色野生资源进行长期监测,发现这些野生菌的自然分布区在逐步萎缩,有些分布区已多年未见野生菌踪迹。因此,野生菌资源保育工作迫在眉睫,相关部门也早已提上日程。

以保护阿魏菇为例。早在2011年,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特设立新疆综合试验站,建立野生阿魏菇资源监测点和保育区,全力进行野生资源的保护保育和开发利用研究。新疆站先后建立7个野生阿魏菇资源长期监测点和4个自然保育区,收集野生阿魏菇资源800余份,保育面积达800余亩,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谭琦在调研后建议,新疆应进一步深化对濒危野生食用菌资源,如白灵菇、钉灰孢、“苇菇”等监测、资源保藏、保育保护、开发利用及遗传学和生态学研究,加强保育区建设。同时,依托野生菌资源优势,加强种质创制、品种选育和技术研发,深化对产业的科技支撑,让野生菌形成特色产业,撑起一把“致富伞”,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条:【今日聚焦】小葡萄 大产业

下一条:【今日聚焦】提升产能 打牢粮食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