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3-09

【乌鲁木齐晚报】走进乡村看振兴 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丰收节话丰收系列观察之三

资料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作者: 浏览量: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记者宋建华 江斌伟

秋分至,丰收忙。金黄的稻浪翻滚,青绿的青贮玉米飘香,万亩小麦已入仓,虾肥蟹美鱼儿壮……

壮美的丰收景象背后,是乌鲁木齐市积极探索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通过推广耐盐碱水稻、青贮玉米等作物新品种,减少化肥用量,使用有机肥等方式缓解土地盐碱化程度,鼓励发展水产养殖,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让盐碱地成为丰收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战略问题,必须摆上重要位置。

新疆的盐碱地面积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1/3,乌鲁木齐市各涉农区县将盐碱地治理作为长期任务,进一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

盐碱地里稻花香

这两天,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的2000余亩水稻开始收获,今年的水稻长势良好、颗粒饱满,产量比往年都高,又是一个丰收年。

皇宫村也是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米东区示范基地)的示范基地所在地,基地里种植的是已经成熟的水稻新品种“新粳软2号”,也是耐盐碱作物中的“新星”。

水稻,被业内人士称之为“盐碱地的先锋作物”。曾经泛白龟裂的盐碱地里,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即将成熟,沉甸甸的稻穗在风中摇摆着,丰收的季节近在眼前。

近年来,新疆科研人员通过科技创新逐步改造盐碱地,不断加强耐盐碱水稻品种示范推广,让“十年九不生”的盐碱地渐成“丰收稻飘香”的良田沃土。

示范基地占地120亩,几年来,新疆农科院水稻学科团队每年在此试种耐盐碱不同水稻品种,如新粳软2号、新粳8号、新粳5号、新粳9号、新粳伊3号、新农粳1号等品种。

“唤醒”盐碱地,充分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新疆干部群众和科研人员一直在不懈努力。

9月19日,在米东区三道坝镇皇宫村千亩稻田,种植户正在使用收割机采收水稻。记者陈岩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探索盐碱地改造的同时,科技工作者也在“改种适地”上不断尝试。

作为新疆水稻主要产地之一,米东区有着悠久的种稻历史,水稻面积及种植技术均符合要求。几年前,新疆农业科学院水稻学科团队初步选定此处为耐盐碱示范基地,启动耐盐碱水稻品种比较试验。

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由袁隆平院士生前倡议创立。2021年3月17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国家耐盐碱技术创新中心西北中心。

“皇宫村水稻面积大,部分土壤盐碱化严重,特别是这一片耕地属于重度盐碱,耐盐碱水稻的成功种植,对全疆示范推广具有积极意义。”新疆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杰说,新疆常年种稻面积1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650公斤以上,种稻主要作用之一就是洗盐压碱、实行水旱(棉花等)轮作倒茬,改良盐碱地、次生盐碱化、防止土地荒漠化,降低土壤盐碱及减轻病虫害;同时具有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补充地下水、增加湿地等作用与优势。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直接影响作物生产,种稻是新疆改良盐碱地最有效途径之一,进一步开发利用盐碱地是增加耕地、保障新疆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资料显示,全球盐碱地面积超过120亿亩,其中我国约有15亿亩,新疆属干旱半干旱地区,盐碱土种类多,面积广,是典型的内陆盐碱地,新疆盐碱土总面积达1.27亿亩,现有耕地31.1%受到盐碱的危害。

经科研人员不懈努力,自2011年以来,新疆水稻通过自治区审定30多个品种,优质高产品种新稻11号、新稻36号等已成为新疆的主栽品种,新粳8号、新粳9号、新稻56号、新稻57号、新稻50号、新农粳1号、新粳伊2号等品种逐步示范推广,在品质、产量、抗性等综合性状方面都得以提高。

袁杰说,团队将主攻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如耐盐、抗旱、优质、高产等新品种,将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争取相关科研项目,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不断培育出优质、高产、耐盐、抗旱、香型、软米等多类型水稻新品种,向更多的盐碱地要粮食,造福新疆人民。

近年来,水稻学科创新团队根据西北耐盐碱稻作以及盐碱地改良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在分析和利用国内外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围绕耐盐碱水稻优良新品种选育和栽培以及盐碱地综合改良等,开展耐盐碱水稻资源收集、评价和利用,耐盐碱水稻新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良种良法配套等配套技术体系,利用区域内试验站、示范基地、农技部门、种植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等开展多点大面积示范,促进技术推广与传播,不断提高新疆乃至西北地区水稻产业核心竞争力。

盐碱地上饲草壮

大型机械开进连片的青贮玉米地,采收粉碎完的玉米秸秆颗粒,直接从地头运到养殖基地、合作社养殖场,成为牛羊今冬明春的优质饲料。

这两天,达坂城区和米东区的6万亩青贮玉米基地进入采收高峰期,所有青贮玉米全部满足本地养殖产业发展所需。

青贮玉米,是把包括玉米穗在内的玉米植株全部收割下来经过切碎、加工后用发酵的方法制作成青贮饲料的玉米,是冬天饲喂牛、羊等牲畜的优质饲草料。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大力加强牛羊肉、奶产品基地建设,鼓励引导农民围绕畜牧业发展选择耐盐性强的玉米品种,利用盐碱地发展青贮玉米大规模集中种植,既为牛羊提供饲草料,保障乌鲁木齐市市民“肉案子”,也通过机械化、规模化、订单化种植促进增收,鼓了种植户钱袋子。

9月13日,在米东区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集中种植基地,大型机械设备正在采收青贮玉米。记者陈岩摄

今年,米东区和达坂城区各种植青贮玉米3万余亩,使得乌鲁木齐成为青贮玉米种植基地之一。

9月23日,米东区芦草沟乡人民庄子村集中种植基地的300亩青贮玉米全部采收完毕,亩产达到5吨,这也标志着经过两年多的改造,这一片闲置的盐碱地变身丰收田。

近年来,米东区积极盘活近郊乡镇的土地资源,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按照高标准农田的标准改良闲置土地和低产盐碱地建成集中种植基地,而耐盐碱的玉米成为大家的首选。

两年前,在芦草沟乡党委和村“两委”的支持下,种植户王鹏承包了1300亩耕地发展大规模种植业,其中300余亩为闲置耕地和低产盐碱地。

在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王鹏选择了青贮玉米作闲置地和盐碱地的作物。“这一片耕地闲置时间比较久,盐碱含量较多,除了玉米之外,其他作物不仅根系不好扎下去,而且营养也跟不上。”王鹏说。

种植基地建成后,有利于统一种植,能节约种植成本、增加产量。今年,青贮玉米的产量达到了每亩5吨,而且出穗率、纤维量都达到了青贮饲草料的要求,基地的玉米从开始成熟就有了订单,目前已销售一空。

围绕盐碱地种植中的“种、肥、播、管”等重点环节,乌鲁木齐市抓好青贮玉米水肥一体化管理、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压盐压碱,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良土壤,让盐碱地“活”过来,盐碱地种玉米一年比一年效益好。

在青贮玉米种植产业发展中,米东区和达坂城区鼓励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操作,既保障了种植效率,也提高了产量,实现种植、养殖双丰收。

新疆农业科学院综合试验场作物栽培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唐勇说,加强对玉米种质耐盐性的遗传改良,选育耐盐品种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在玉米种植中可以通过漫灌排碱,也可通过翻压绿肥、改土培肥、使用土壤盐碱改良剂和筛选抗盐碱品种等方式提高产量,提高耕地利用率,实现丰产丰收。

“目前,我们的团队正在针对新疆中度盐碱地对青贮玉米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大力开展抗盐碱品种筛选工作,筛选出受到盐胁迫影响小、产量高的玉米品种,充分利用新疆盐碱地土地资源实现增产增效。”唐勇说。

盐碱地上漾渔歌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时下,位于乌鲁木齐市“鱼米之乡”的米东区,5000余亩养殖水面进入收获季,南美白对虾、稻田蟹、大闸蟹、小龙虾、罗非鱼、鳜鱼、斑点叉尾鮰(梭边鱼)等各类水产品纷纷上市,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还销往全国各地。

而这都得益于乌鲁木齐市充分利用好含盐碱的养殖水面,积极引进繁育并驯化“海鲜”品种,并采用生态养殖等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既形成了水产养殖产业链,也综合利用了盐碱地资源。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渔业监督管理处处长邓康处说,新疆低洼盐碱地较多,可以充分利用来发展渔业,推进“以渔降盐、以渔治碱”,做足盐碱地(水)综合利用文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增收致富新活力。

由于地处乌鲁木齐市下水源地,米东区有着全市最丰富的水面,但是盐碱含量也相对较大。近年来,米东区开出了“以渔治碱”改善生态环境的良方,大力鼓励发展水产养殖使得鱼塘周边盐碱地的土壤盐分淋溶到鱼塘之中,有效降低了鱼塘周边土壤的盐渍化程度,既修复了农业用地,也修复了生态环境,也助力了水产养殖业增收。

连日来,位于三道坝镇四道坝村的百亩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养殖户正忙着下网捞虾销售,趁着中秋节和国庆节期间卖个好价钱。

9月18日,在米东区羊毛工镇卧龙岗村鱼塘,养殖户正在捕捞鲜虾。记者陈岩摄

南美白对虾是原产于南美洲沿海地区的海虾,由于适应性强,经过淡水驯化及养殖已经成为我国大力推广的养殖新品种。

近年来,在米东区农业农村局及科技局的帮助下,水产养殖户积极从沿海城市引进虾苗淡化成功并适应了本地水质,实现了大规模养殖。

由于南美白对虾耐盐碱性比较强,经过驯化后在米东区已经实现养殖水面近千亩,不仅成为助农增收的养殖新项目,也形成了一条从对虾虾苗淡化、饲料供应、病害防治到产品销售、冷储加工的产业链。

养殖户李习军从事水产养殖十余年,之前他们以养殖鲢鱼、鲤鱼、鲫鱼等家鱼为主,后来在米东区相关部门帮助下引进了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虽然是海虾,但在与海水类似的盐碱水里适应性特别强,而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个大、肥美。”李习军说,经过不断努力,他将对虾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同时实现全程生态养殖,靠着养虾增收致富。

在乌鲁木齐市水产养殖面积最大的羊毛工镇卧龙岗村,4000余亩鱼塘的鲤鱼、鲢、鳙鱼、罗非鱼、斑点叉尾鮰(梭边鱼)等全面上市。

卧龙岗村党支部书记杨军说,通过发展水产养殖,不仅为村上打造了“一村一品”特色水产养殖品牌,也改良了生态环境,改善了耕地盐碱化程度,使得周边的水稻、青贮玉米等产量相对都较高。

思路一变天地宽,盐碱地变成“金银滩”。由于养殖面积大、产量稳定,乌鲁木齐各大市场的水产批发商纷纷来米东区收购水产品,各类水产品的种苗、销售、饲料等也都有专门的企业或人员提供,打通了米东区水产品从养殖到销售的产业链,助力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也做足盐碱地(水)综合利用文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添增收致富新活力。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渔业监督管理处处长邓康处说,新疆低洼盐碱地分布较广,利用盐碱水开展水产养殖刚刚起步,自治区在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有资金支持,渔民可以对池塘进行提升改造因地制宜利用盐碱水发展特色渔业。

邓康处说,抬田治碱、发展水产养殖就是为了找一条通过水产养殖治理盐碱的新路子来解决盐碱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问题,新疆可以参考全国各地成功范例,坚持先行先试,积极创新思路,坚持变废为宝、变害为利,他们还将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培养一批会管理、懂技术、有经验的经营主体,助力渔业高质量发展。

上一条:【乌鲁木齐晚报】为新疆特色预制菜创新发展献计献策——首届新疆预制菜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下一条:【石榴云/新疆日报】丰收节·新疆色卡 新疆小麦何以创“三高”